你都這樣做,孩子當然睡不好–讓孩子好入睡的7個關鍵

2020122512:25

你都這樣做,孩子當然睡不好–讓孩子好入睡的7個關鍵

/分類:  /作者: 

「我的孩子每天都要在床上翻1~2小時才要睡覺……」

「為什麼孩子總是睡一下下就醒」

國外研究,3歲以前的幼兒,有20%~30%有睡眠問題,而這時候的睡眠問題還會持續影響兒童時期的發展,包括體重過重、社交情緒問題、專注力不足、行為問題……等,甚至造成媽媽憂鬱症的比率增加。

寶貝睡眠問題的七大危險因子

根據Tiffany Foeld在2017年發表於嬰兒行為與發展(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)期刊的系統性回顧,寶貝的睡眠發展,與下列七大因素有關:

一、家長本身睡眠不規律、夜貓族,孩子容易有睡眠問題。

二、媽媽的情感回應度(maternal emotional availability)高,特別是就寢時間,寶寶睡眠品質佳。所謂情感回應度包括能敏銳察覺寶寶所釋出的訊息,並且回應;‚以正向、安靜的方式安撫寶寶入睡;尊重寶寶不強硬;不用負面情緒與寶寶互動。

三、爸爸早期開始參與育兒越多,寶寶之後的睡眠狀況也越好。

四、會吃手自我安撫的寶寶,較能自我入睡,半夜醒來的次數也較少。

五、媽媽本身有憂鬱焦慮症狀,寶寶越容易有睡眠問題,例如難入睡、淺眠、睡眠時間短等。

六、孩子本身的氣質過於敏感或鈍感,有睡眠問題的機率較大。

七、有固定的睡眠儀式(bedtime routine),寶寶的睡眠品質較佳。

學齡前小孩不睡覺,是因為睡眠規範未建立

兩三歲以後的孩子,腦袋瓜越來越愛思考,到了睡覺時間更是關不了機,可能還在想……

「今天看到一群鴿子……」

「爸爸在客廳幹嘛呀……」

「我要趕快睡,不然媽媽又會生氣……」

有些孩子天生就不容易靜下心來,要讓這些小孩睡覺,有幾件事大人一定要做到:

1.固定一套安靜的睡眠儀式

讓孩子了解睡覺時間到了,例如親子共讀、聽輕柔音樂、洗澡,甚至可以有一些出力的活動,例如幫忙排枕頭、放好棉被、將摺好的衣服拿到衣櫃、親子按摩等,這樣出力的活動(本體覺活動),是有助於睡眠的。

2.固定的就寢時間

孩子才能清楚了解,現在就是得睡覺,若經常不固定,孩子就容易拖延。

3.讓孩子帶著喜愛的安睡小物入眠

例如娃娃、毯子等,但記得要確認安全性,這樣的目的在於半夜醒來時,有了小物的陪伴孩子能安心再度入睡。

4.上床前確認孩子都做完事了

因為孩子為了不要睡覺,可能會一直說要喝水、再開一下燈、我要尿尿……。記得睡前就讓孩子做完,別讓孩子一直有藉口下床。

5.別一直回應孩子

罵也是一種回應!不論你是不是陪睡,孩子呼叫時,都別第一時間回應(確認是安全無虞時),等待一下下,讓孩子有機會自己入睡。回應時,淡定地告訴孩子,「我就在這裡!」,並且最後說一句「你該睡覺了!」。進房回應的過程,一定不能開燈,而且最好能逐漸拉遠和孩子的距離。

6.別過度期待

想要建立好的睡覺習慣,一定不可能幾天就完成,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有耐心,用罵的、用懲罰的很容易有反效果,因為提高了警醒程度,也提高了睡覺的壓力!

 

六個月後的幼兒不睡覺,是因為「分離焦慮」

你會發現孩子半夜好幾次焦慮地嚎啕大哭,甚至還會挑安撫的對象……。這其實是孩子正常的情緒發展過程,通常兩歲左右會逐漸退去。處理這時的睡眠問題,除了固定的一套睡眠儀式外,平時如何面對很重要!

1.不論孩子有多小,不論你是要離開去哪裡,都要告知,儘管只是去隔壁房,都要說聲「媽媽等一下就回來」!

2.要有轉移注意力小法寶,例如具吸引力的聲光玩具或帶孩子洗澡,如此媽媽說完再見快速離開後,照顧者也容易安撫孩子。

3.如果因為工作關係,孩子睡眠時間有時需要不同照顧者,那麼也建議有一定的規律,如此孩子適應也會較快。

4.不要禁止孩子的自我安撫方式,這時孩子可能會用吃手來達到自我安撫,不用嚴格禁止。

睡眠儀式建立的4B原則

早期的睡眠儀式(bedtime routine)建立,是很重要的,美國兒科醫學提供了以下建議:

●洗澡(bathing):

一歲前的嬰兒,常「被」養成「吃到睡著」的習慣,無論是親餵或瓶餵。因此當半夜要再度入睡,就需要「奶」的陪伴。想要打破「吃到睡著」的習慣,可以在吃和睡之間,讓孩子清洗一下。睡前洗個澡(或簡單清潔一下),接著按摩,再安撫入睡。按摩時可以搭配乳液,並給予中等程度的壓力,研究認為,這樣的按摩有助於調節神經系統和賀爾蒙分泌,能提升孩子的睡眠。

●刷牙(brushing):

刷牙或清潔口腔,另一個效益就是口腔的溫柔安撫,這對孩子而言是安全感的來源,也可以建立日後「刷牙」習慣的養成。可於洗完澡後,躺在床上按摩的步驟中進行。

●睡前故事(booking):

書本是用來替代「奶」,最好的助眠夥伴,該這麼做:

*越小開始越好
利用「布類」材質的書,可以帶寶貝抓一抓書頁,玩一玩書中的設計。講故事的時候,不需要按著字講,看到什麼圖案就說什麼。書裡的內容越單純越好,可能只是一隻動物,或一個池塘。

*選擇圖片具吸引力的繪本
一歲左右適合主題單純的書籍,可以由「硬/厚紙」材質的書開始。讓寶寶翻翻書,增加參與感。切記睡前故事不適合一直讓孩子回答問題(例如:找找看:猴子在哪裡?為什麼河馬在生氣?),這樣無法達到催眠的效果。

*速度放慢,音量放低,語調溫和
睡前故事最忌讓孩子過度興奮,因為這樣孩子反而更不易入睡。建議家長在孩子興奮的時候,要「反向」回應操作。孩子問得快,你要回答慢(讓他慢慢聽),講故事也要慢慢講(繼續慢慢聽)。孩子一下子翻完了,要講下一本,你可以反向操作,那就講完了,你睡覺吧!或是再讓他「慢慢聽」你講完這本。

*調暗光線減少干擾
講故事的環境也很重要。房間的燈不用全開,這樣孩子可能眼光撇到其他有趣的玩具,起身去拿,睡意頓時全消。建議把白燈關掉,溫暖又催眠的黃燈打開就對了。

●就寢(bedtime)

綜合以上三點,就是一系列的睡眠儀式。在這過程中不斷地讓孩子意識到:我該睡了!我準備要睡了!這個方法對於不易入睡的孩子特別有效。也許在過程中你會發現,孩子還是會掙扎,但別擔心只要你持之以恆,孩子的習慣也會建立。
☆寶貝意識到的習慣:喝奶->洗香香->按摩+刷牙->睡前故事->可以睡了